自司馬氏八王之亂以降。
草原胡族乘機崛起。為避兵災,晉之士人衣冠南渡,這才使得中華文明之重心漸有南移之勢。
悠悠千載,雖有唐宋元明四朝定都於北,但除明外,這三朝皆崛起於異族之間。
唐承隋朝,隋接北朝。
北朝者,胡人之政權也。
雖有孝文漢化之政,但究其傳承,依然難脫草原膻腥之氣。
而後之宋,得國不正,為防叛逆,恩寵士人,疏遠武官,自斷臂膀,使得北方草原梟雄迭出,先造遼金,後有夏元。
終其趙宋四百年,雖有正統之名,卻無正統之實。燕雲十六州更是侵染膻腥455年之久!
蒙元雖一統宇內,但其文明還不如北朝故事。
後有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強勢崛起,驅逐韃虜,恢複中華,這才又有了我漢人天下一統河山之勢。
但是,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洪武大帝,他也不可能在短短三十年內,扭轉漢人政權南強北弱之勢。
而成就這樣的原因,就是因為傳統士族的根基在這上千年的歲月裡,在南方越紮越深。
南方在傳統士族的經營之下勢力盤根交錯,利益往來日漸稠密。
而北方近靠草原,曆代南下胡人,兵鋒所指,使得傳統意義上的漢人故地浸染膻腥。
故而也就造成了南方文人輕視北方“賤民”的心理狀態。
但是,這些士族們卻忘記了當初自己的祖先也是北人,也正是因為他們祖先們的爭權奪利和無情拋棄,才使得原來繁華的北地儘入虜手!使得北方黔首日艱一日!漸忘北地之輝煌!
所以,南北之差,行至明時,猶甚以往!
建文之後,永樂大帝北遷都城,固然有歸北固權之私念,但亦有皇權北定,驅逐韃虜之雄心。
也隻有如此,新生的大明才能徹底歸一中原,一統南北。
不然,大明政權久在江南煙花之地,貧瘠的北方在士族眼裡又無利可圖。
不出百年時光,大明定然也會陷入南北朝對峙之局。
所以,永樂大帝遷都北京在朱常洛看來這是無比英明的決定。
也正是因為這個決定,也才使得漢人天下由北到南,獨尊中原。
但是,以禮教和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封建社會還是有其弊端的。
永樂大帝雖然解決了政治上的問題。
但是,經濟上的問題,卻始終冇有得到任何解決。
縱觀大明自永樂遷都至今,已逾二百年矣。
南強北弱之局,始終無解。
京師的供給還是要靠著千百年前隋煬帝開往的那條古老運河才能勉強維持運轉。
這種的結構在朱常洛看來是十分不健康的。
時間越久,就越會讓南方輕視北方。
長此以往,南北對立甚巨,就會導致潑天禍事!
而這場禍事在原來的曆史時空裡也確實上演過。
崇禎北吊煤山之後,按道理講南京作為大明兩京之一,也有一套相對成熟的朝廷班底存在,也應該是可以撐得住局麵,最不濟也能撐個百十年的南北對峙之勢。
但是,南明小朝廷卻冇撐住,在短短十數年的時間裡,就被滿清消滅殆儘。
當然,這除了南明自身內亂不休之外。
最大的原因就是北人貧苦,當他們麵對著鋪天蓋地的異族騎兵殺來之時,他們也就選擇了躺平。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天下誰當家都一樣,隻要他們還能活下去,也就無所謂了。
所以,滿清的軍隊越打越多,南明的地盤越打越小。
其根本原因就是南北差異過甚,且上對下施恩不足,底層百姓隻會本能的敬畏強權,而冇有那種亡國滅種挺身而出的高尚覺悟。
所以,南明在摧枯拉朽中滅亡,也是曆史必然。
看著旌旗蔽日的天津衛大沽口碼頭,朱常洛收回了他飄然的思緒。
他現在要做的事情,就要在經濟發展上重新把南北之差拉回來。
陳振龍又要出發了。
這次他出發的使命和目的又不一樣了。
在國債銀票發行的時候,利瑪竇和徐光啟就來了西山皇莊找朱常洛。
當徐光啟見到朱常洛之後,他瞬間就明白了一切。
原來那位氣質不凡的朱正壽就是當今皇太子殿下!
朱常洛平易近人的接待了徐光啟和利瑪竇。
在和徐光啟和利瑪竇的交流中,朱常洛也向徐光啟展示了西山皇莊現在的科技成就。
對數學和科學技術本身就感興趣的徐光啟一下子就被朱常洛給吸引住了。
如果不是因為他明年要考科舉,他恨不得立刻就要投入到朱常洛和西山工院或者西山物理院做研究員了。BiquPai.CoM
而利瑪竇也被眼前的一切震撼到了,他真的冇想到在古老的東方竟然還有一位如此特彆的皇太子,他竟然如此的看重科技發展。
在利瑪竇十幾年的中國生涯中,他其實早就瞭解了這個龐大帝國的底細。
這個看似龐大無比的帝國,雖然文明燦爛,文化昌盛。
但是,他們對自然的敬畏也僅僅隻是停留在了表麵,並冇有探知自然的**。
相反,他們的文化是一直在壓抑著人的求知慾。對於,一些發明創造,他們也是不屑一顧,稱之為奇巧淫技。
而做這類工作的人,也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
但是,現在他居然在皇太子的莊園裡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這讓利瑪竇驚喜不已。
他認為這位皇太子殿下一定是一位開明無比的君主,他一定會允許天主的聖光在這片古老的東方大地上的照耀。
所以,他無比的崇敬著朱常洛,絲毫都冇想過朱常洛其實就是想利用他。
就像現在,在陳振龍即將出發的艦隊上,利瑪竇就被朱常洛任命為一位光榮的領航員,還被授予了一個七品文職小官,掛在了鴻臚寺下。
而且,朱常洛還用玄奘取西經的故事勉勵著他,讓他做一次唐僧,帶領著陳振龍艦隊去遙遠的泰西,把泰西的“真經”取到大明。
對於,朱常洛的這個任命,利瑪竇頓覺無上光榮。
他認為這次隻要他能回到泰西取回泰西真經,他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
說不定在將來的某一天梵蒂岡的教皇就會為他封聖!
“陳先生,孤就拜托你了。”
朱常洛端著一杯酒敬了陳振龍一杯。
陳振龍見到皇太子親自敬酒,他連忙錯身一旁,回禮道:“臣不敢。臣一定不會辜負殿下期望,將泰西之文明搬到我大明來。”
朱常洛道:“泰西文明迥異於我大明文明,雖然泰西國小民寡。但亦不能等閒視之。詩經有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泰西在有些方麵發展,我大明還是要虛心學習的。這次一去泰西,孤不求你帶什麼新奇寶物。但是泰西自然科學方麵的書籍,及學者,匠人要多多益善。”
“這些纔是泰西的精華所在,至於其他的事情,你酌情看著辦即可。有什麼需要交涉的,你也大膽放權讓利瑪竇去交涉就好。畢竟,過了南洋之後,泰西的商人也就逐漸的多了起來,由他出麵去交涉調解也能省不少事情。”
“記住不要心疼銀子,能用銀子辦成的事情,就用銀子去辦。銀子辦不成的就用大炮去辦。孤給你配的這些大炮都是遠距大炮,不敢說是天下無敵,但絕對是威力驚人,可保你在海上無虞。”
朱常洛最後還不忘再交代一下陳振龍,他希望陳振龍這次能夠不負期望將泰西的文明精華給搬到大明來。
所以,這次朱常洛也是下了血本,這次朱常洛頂著巨大的壓力,將直隸水師中最大的幾條船全撥給了陳振龍。
至此,陳振龍這條遠洋艦隊的規模也達到了自鄭和之後,最大的遠洋艦隊規模,足有兩千餘人!
但即便如此,要想和鄭和時比,還是差了很多,畢竟鄭和艦隊下西洋的時候,光水手兵力就兩萬六千多人,大船四十八艘,小船無算。
而陳振龍這次也差不多才湊出來二十條船,當然,這些船和鄭和的寶船比起來,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但是,人數上能達到兩千人,也已經算是不小的規模了。
而且,這些船上也都裝滿了瓷器,茶葉,絲綢等物。
這些東西在大明或許值不了多少銀子,但是到了海外就不一樣了。
所以,這次陳振龍出海泰西,不管最後如何,他肯定是能賺不少銀子回來的。
不過,朱常洛也交代了他銀子是其次的,關鍵是泰西的書籍,學者,匠人以及泰西的巨船!
現在,西方的造船業已經完全超越大明瞭。他們都已經能造出排水量上千噸的蓋倫船了。
這種船雖然也是木質結構的海船,也還是靠風帆這種傳統動力驅動的船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船確實已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隻。
所以,在這個大明造船業停滯的時代裡,如果,這次陳振龍能搞到這種巨船回來,這絕對也是一件大功!
到時候,憑此功勞封他一個侯爵公爵也未嘗不可!
所以,這次為了讓陳振龍更有動力。
朱常洛還是專門請旨敕封了陳振龍為遠洋總兵官,許他可調大明沿海所有水師力量。
但是,即便如此,這些也是有限的。
因為,隻要他一過廣東進入南海之後,大明水師的力量就冇了。
剩下的就要靠他自己了。
所以,朱常洛也就同時許了他便宜行事之權,以示恩寵!
麵對,朱常洛如此恩寵和禮遇,陳振龍感激涕零。
畢竟,這些任命可是充滿了恩典和信任。
要知道成祖時,出海的正使和副使可都是內官。
現在,朱常洛不僅冇有派遣內官隨船,還封了陳振龍為遠洋總兵官,光這份殊榮,就足以讓人捨生忘死,以報知遇之恩。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麵,請下載愛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
筆趣派為你提供最快的亂明者皇太子更新,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北之差免費閱讀。https://www.biqupai.com